开云手机版app下载官网商学院MBA第五期10月份课程《诺贝尔奖与我们的生活》由著名科学家,旅德物理学家顾樵教授主讲。
顾教授首先从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医学奖和化学奖说起,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研究成果的应用:如拓扑相变、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细胞自噬机制研究等,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科学给我们的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接着,顾教授给同学们讲述了量子力学的故事及生物光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从13位创立量子力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分享中,我们明白了科学家研究工作艰难,和常人一样有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顾樵教授在讲解光的粒子理论,海森堡不确定原理,还有薛定谔方程时,我们仿佛看到了科学家在埋头钻研的情形,分享着他们在利用新的研究方法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顾教授说,量子理论是描述宇宙的基本理论。20世纪前五十年,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的在量子力学中的发现改变了整个物理学界。量子力学的新逻辑和新数学完全取代了经典物理学。量子力学已经成为理论物理学和高科技的基础,通过量子力学的研究,诞生了我们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激光、超导和计算机。关于量子力学的关联性和不可测理论,更像是在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顾教授用道家的太极、阴阳思想来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中国古圣说的“太极”含原始、混沌之意。古圣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是最简单不过的,宇宙诞生初是一片混沌状态,古圣说的“易有太极”,令人寻味,可能讲的意思是“混沌”中有一处即“太极”发生了变化。如果有人问,宇宙大爆炸前是什么状态?“奇点”中又会是什么?回答是“不知道”。而太极、阴阳说告诉我们,太极可大可小,太极中还有太极,宇宙是分层次的,就像洋葱一样。
宇宙中最小的基本粒子光子,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具有微粒特性,著名的光电效应支持光的微粒说。而麦克斯韦则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光既有微粒特性,也有波动性,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爱因斯坦认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由于观察的参照系不同所导致。
关于量子力学的故事还有很多,围绕量子力学展开的讨论天天都在进行中。我们感知只是量子力学一小部分,人类的生活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随着科学家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手段的完善,通过量子力学解决人类的癌症问题,精准医疗问题应该指日可待。顾樵教授的课程精彩绝伦,同学们陶醉在其中,我们只嫌2天的时间太短。这两天,顾樵教授带着我们领略了当代科学家的风采,打开了量子力学的大门,探索了量子力学有关的“科学”世界观、研究方法论。当然我们更期待王斌康教授和顾樵教授的在课程中谈论的著作《研究方法论》早日问世,可指导更多的人开展研究工作。
SEEKING TRUTH, SINCERITY, KINDNESS AND RIGHTEOUSNESS